随着夏天的来临,家乡在云之南的小伙伴们,纷纷都收到了一条短信——
当高黎贡山的菌子已经到了可以自由饕餮时,云南的医院里也即将迎来了菌子中毒的高峰时节。 前段时间,我们做了一系列的避暑小城,有云南的朋友忍不住问起这个吃菌子自由的边境小城。
大家只知道这里的至美的秋天银杏,差点忘了这里夏日的清凉,美味,生物多样性,和属于灵魂的自由自在。(这句话不是指菌子中毒) 云南腾冲。 这里和缅甸接壤,是中国最西南端的城市。 300年前,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越过崇山峻岭,跨过大江大河,来到此地。 被腾冲的美丽所震撼,称其为极边第一城,这名号便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的确是美到震撼。
高达77%的森林覆盖率,集合火山、热海、湿地、高原的生态多样性, 让这座边陲小城,一度超越“昆大丽”,越来越成为旅行者的向往之地。
很多从腾冲回来的小伙伴都喊着,要把这里定为自己的目标养老地。 地处云南高原的腾冲,属于青藏高原向中国东南部平原丘陵的过渡带。 不比其他旅行网红地的挤挤挨挨, 腾冲有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自成一统的文化感知。
七脉六江的奔腾,生物多样性的宝藏,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马背上的千年历史。 和顺古镇有松弛,北海湿地够绝美,银杏村的秋天超级惊艳,高黎贡的浓密生态无比难忘,稻田里香美的谷花鱼,则让人垂涎。
更不用提这里夏天的清凉。 平均温度19度-22度, 有咖啡喝,有菌子吃, 简直就是我们在闷热的岭南,心心念念的桃花源。 01 潮湿的绿意,最长的诗意 腾冲的夏天,是大地深处的呼吸。 满是菌子的高黎贡山,这座生物极具多样性的山脉,不只是徒步爱好者的天堂,更是一道天然的翡翠屏障,将燥热隔绝在外。
海拔1600米之上,22℃的微风带着草木清香拂过火山台地。 亿万年前的火山喷发,造就了腾冲独特的清凉地理密码。 有人用潮湿的绿意来形容腾冲的暑期,再合适不过。 特别是北海湿地。 此时迎来了高光时刻。
雨水丰沛,菖蒲与鸢尾肆意生长。 撑一叶竹筏划入水上草原,清澈的水面倒映着流云与飞鸟,船桨拨开浮萍,仿佛划开一块巨大的液态翡翠。 600多年的和顺古镇,在夏季,则更有清凉古朴的诗意。
做为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顺古镇在历史上一直以独特的马帮文化而闻名。 1000多栋传统古民居,小桥流水的生活气息。
有明清建筑群,有四合五天井的传统民居,还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貌。 马帮文化和商贸古道带来的开放包容,和对家族观念的重视,让和顺有了别样的底蕴和风情。
不守旧,也不浮躁。 所以穿梭在其中的街巷,鲜花盛开,多肉成群,有干干净净的松弛和平静。
带孩子去和顺的糍糍说,两天走不够,完全走不够。 她们寻到一间民国时期到现在的和顺图书馆,依旧在营业。 窗棂简朴干净,墙上的标语和字画,得体又浪漫。
这里,其实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 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 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1938年新馆落成。
藏书也不少,共有七万多册,古籍、珍本亦超过了一万册。 走出去,看过世界,有着长远眼光的和顺人深知知识的重要性,所以他们爱读书,重教育。 看着图书馆里安静的读书人,和摆放了百年的书籍。 想着,应也正是这样的底色,让腾冲有了一种诗意的浪漫的悠长。
在这样诗意沉静的和顺古镇,无论谁都可以惬意地度过一个美好的下午。 喝一杯咖啡看日落,傍晚的云朵,能发出着暖洋洋的光。
若碰上夏季雨后,亦别有一番景致。 雨织成薄纱,笼罩着和顺古镇六百年的黛瓦粉墙, 沿着火山石铺就的巷道蜿蜒流淌,汇聚成溪。
看雨滴从瓦当滴落,时间在这里变得黏稠而缓慢。 02 火山热海,传奇仙境 说腾冲是大自然的馈赠,不为过。 独特的地理结构和季风气候,让腾冲有了几百万年来的地貌奇观和传奇仙境。 来过腾冲的小伙伴,都知道火山、热海、湿地,和高黎贡山一山分四季的神奇。 山顶白雪皑皑,山脚郁郁葱葱。
川江、大盈江、槟榔江,三条大江在腾冲大地上四季奔腾不息。 人人都说,脚踩在怒江断裂带上的腾冲,可以饱览地球的终极神奇。 几百万年前,地球地壳运动,地下熔岩从断层喷薄而出,形成了腾冲造型各异的火山。 由于数量太多,腾冲还被描述成“十山九无头”。 据统计,腾冲有99座火山,88处温泉,是世界罕见并且是最典型的火山地热并存区。
很多人专程去腾冲,都会去火山地质公园。 爬火山,看火山地质博物馆,坐热气球,感受这几百万年来的热烈与浪漫。
因为之前有过山火,腾冲的火山公园曾经关闭了大半年。
有火山,还有热海。 90度的热海大滚锅咕嘟嘟冒着热气,可以称为这是地球的温度。
有热海,还有前面提到的夏天高光—— 北海湿地。 北海湿地,在徐霞客的《滇游日记》中,其实就有了记录。 他写道—— “海子大可千亩,中皆芜草青青,下如草浮结而成者,亦有溪流贯其间第不能起。” 写的就是腾冲这“澄池玉镜”。
由于这是世界罕见的浮毯式草排湿地,也被称为是浮在水面上的草原。 看,更诗意了。 百万年前火山爆发后的余温,如同这条条草排缓慢飘荡。
芦苇们摇荡在水上草原,野花如瀑布上的珍珠,野生水鸟们则在平静的水面荡开一圈涟漪。 百万年前,火山爆裂喷发,地壳震动。 却给百万年后的大自然留下了这么多温柔的宝藏之地,每每想到此,也都觉得动容。 另一大宝藏,是徒步爱好者的圣地,自然与户外爱好者的天堂——高黎贡山。社交平台上,已经有了各种各样关于高黎贡徒步的推荐和攻略。 垂直多变的高山峡谷气候,在这里孕育了丰富多样性的动植物,和神秘又美好的丛林奇景。 瀑布多而美,山路密集而崎岖,满眼的绿色,高大的奇峻的森林,景色与感受绝对是足够奇异。 这里被称为世界物种基因库,可以遇见各种各样大开眼界的动植物。
而因为气候的原因,也会遇见各种各样的天气。 五分钟的山路,有可能经历从晴天到雨天,再回到晴天,哭笑不得的际遇。 但也正是这样的“很腾冲”的经历,才不枉到特地远赴这“潘多拉秘境”。 值得一提的是。 小伙伴若是前来徒步,一定要有当地导游或经验丰富的领队带领,以及正确评估自己的体能和实力。 对大自然的敬畏,几百万年都不能停。
03 热气腾腾,山野盛宴 正是在这样的诗意浪漫,与神奇的大自然里,腾冲人被孕育,被生长。 自小在腾冲长大的Corrine不止一次说,家乡人民的脾性,就和这火山和这热海一样。 自古以来就是热烈、且充满了力量。
据资料记载,其实在四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在腾冲建造居所,生生不息。 过了两千年,人们造出那条通往南亚国家的西南古道,也是腾冲。 所以,我们前面才说,腾冲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努力生活、拼搏的灵魂。 向西,直线距离30多千米的槟榔江河谷中, 生活着载歌载舞的傣族同胞; 而沿县道北上,十余千米后进入的支那河谷, 则是怒江傈僳族的世界。 各个少数民族保留着自己的信仰和文化,聚集在一起,又生活在四处。 人们保持着自己的民族习惯,又与时俱进地学习汉族的现代文明。 足够包容的文化环境,这里也是腾冲。 来到腾冲的小伙伴,都会选择去感受这里的非遗艺术文化。
譬如,腾冲荥阳村,著名的油纸伞之乡。 从中原传过来的油纸伞制作工艺,在村子里已延续了近三百年。 用料很是讲究,手工绘彩花、手工刷清漆桐油和柿子水依古法调配。 如果这个夏天去腾冲,这个村子传承人不少,工作坊也甚多,不妨体验一番。 此外,三联村有土陶艺术; 界头镇有宣纸博物馆,和大大小小的宣纸工作坊。 走过北斗七星桥,去往界头镇,跟着匠人制作宣纸,也是推荐体验的项目。 作为读书人和文化人甚多的腾冲,对宣纸的要求甚高。 据说,徐悲鸿用的也是“腾宣”,所以带一份自己做的“腾宣”旅行回家,简直妙哉。
看。 生活热气腾腾,是腾冲; 文化热气腾腾,是腾冲; 美食热气腾腾,更是腾冲。 作为云南边陲的城市,哪里有不好吃的道理。 腾冲的夏天,是一场舌尖上的山野盛宴。 雨水唤醒了森林,鸡枞菌、牛肝菌、青头菌......带着泥土气息的鲜货涌向餐桌。 一碗土鸡炖菌汤,是腾冲人款待贵客的珍馐。 而刚刚离开腾冲的欧尼,则对和顺古镇里的铜瓢牛肉锅,念念不忘。
这是一道马帮菜。 跟其他的牛肉火锅不同,它以铜瓢作锅,以肥瘦适合、嫩滑带皮的片状牛肉、卤的牛背脊肉为主菜。 配以白菜、土豆、小瓜等蔬菜,用老式的风炉烧炭加热,别提多香。 被称为“大救驾”的炒饵块,则是美好的碳水炸弹。
饵块片与鸡蛋、番茄、青菜、火腿猛火爆炒,酸香扑鼻。 传说南明永历皇帝逃亡至此,饥肠辘辘时得此食物,直呼“救了朕的大驾” 雨季微凉时,这一碗热腾腾下肚,瞬间满血复活。 特色风味小吃,还有绵密浓厚的稀豆粉。 不仅上过“舌尖”,还被列为非遗美食。
配上饵块,就是每个腾冲人晨起的仪式感—— 豌豆磨浆熬煮成浓稠金黄的糊糊,浇上鲜辣调料,裹上炭火烤香的饵块,暖意直抵心间。 更别提跟银杏有关的——银杏炖鸡,小肠包银杏。 色如翡翠的银杏和土鸡一起在陶罐里炖煮,鲜香四溢。 当然,还有饵丝。
亦有鲜香无比的菌汤火锅。
都是来腾冲感受的,人间值得。
当季风裹挟着太平洋的水汽翻越高黎贡山, 化作腾冲上空的绵绵细雨,这座边城便成了这个夏天最清凉的秘境。 若等不及秋日来看银杏, 那么这个夏天, 高黎贡山,这里等你。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Corrine、芷菁欧尼、吴糍糍、Wonderful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