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48小时:我把少林寺排到了行程最后

清晨,嵩山的雾气尚未散去,我站在少室山下,看着远处的少林寺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这座寺庙刚刚苏醒。而在这座以少林寺闻名于世的城市——登封,远不止一座千年古刹那么简单。如果说少林寺是登封的名片,那么整个登封则是一本厚重的历史文化画册,每一页都值得细细品读。


嵩山

从少林寺出发,沿着嵩山蜿蜒的山路前行,一座融合了武学传统、儒家文化、道教思想、天文科学和地质奇观的多元文化宝库正等待被发现。登封这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正如一位沉默的智者,静静地守候在嵩山深处,等待着每一位真心探索者的到来。

01

武林圣地之外

少林寺的另一面

少林寺的清晨时光:避开旅游团,晨雾中的少林寺真实面貌

以金庸和梁羽生笔下的少林寺为代表的近现代武侠小说,让无数武侠迷心向往之,然而,真正的少林寺,远比电影和小说中描绘的更加丰富多彩。

要想领略少林寺的真实面貌,最好的时间是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刚刚洒在山门上,当晨钟的余音还在山谷中回荡,当身着灰色僧衣的僧人们开始一天的修行,此时的少林寺,才是最为纯粹的。



F2FBAEC2FAF4D436076070861C02285F539D9AA2_size460_w1080_h1920.jpg

482B4DD92F2CB85D84A26D0559F95CAE7546FB95_size564_w1080_h1920.jpg

藏经阁、少林寺清晨、少林寺乾隆御笔碑、千佛殿五百罗汉彩绘壁画

清晨,少林寺的一天从晨钟开始。如果你足够幸运,或许能听到禅堂内传来的诵经声,那种空灵而庄严的氛围,是旅游高峰时段永远无法体验的。少林寺的参观路线通常是从山门开始,依次经过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方丈院等主要建筑。但与其匆匆赶路,不如在某个角落驻足片刻,感受晨光下古建筑的沧桑与宁静。特别是在初夏的清晨,薄雾缭绕中的少林寺,仿佛一幅水墨丹青。

塔林的千年对话:中国最大的古塔群背后的故事


每一座塔,都是一位高僧的生命印记。从唐代至清代,历经千余年的岁月积淀,塔林见证了少林寺的兴衰与荣辱。驻足在塔林中,仿佛能听到千年前高僧们的禅语偈子,感受到佛法的永恒与生命的短暂。

ABD004214F0876FDC3CFDA89FE689F1B1185A31A_size557_w1080_h1920.jpg

C34ADAB30F96426D7E7F04ECCC9593AF04139255_size486_w1080_h1920.jpg

2235AEEBDEA6C26B4900547735C2509D910A6627_size290_w1080_h1920.jpg

52EB01735510FF000F158734DAAD668A3B4624D0_size337_w1080_h1920.jpg

法王寺塔(图3)、嵩岳寺塔(图4)

如何“读懂”一座塔的年代与身份?首先是观察塔的形制。唐代的塔多为密檐式,层数较少;宋代的塔则以楼阁式为主,层数增多;明清时期的塔形式更加多样,装饰也更为繁复。其次是看塔身的铭文,上面通常刻有高僧的法号、生平事迹、圆寂时间等信息。

在塔林中,最值得驻足的是法王禅师塔,建于唐贞元七年(791年)十月,是塔林中年代最早的一座,形制简朴,塔为四边形单檐式砖塔,高8米余,代表了唐代塔的典型风格。除塔林之外,在嵩山脚下还有众多佛塔值得拜访或者偶遇。

《营造法式》的标准范本

常住院与塔林是游人必打卡胜地,但若要追寻少林的终极底蕴,初祖庵必然绕不开,“自少林行殿而西,林篁阴郁,千步而近”,在“群山四临”的山路中蜿蜒行进一公里,台阶的尽头便是为纪念禅宗初祖达摩所修建的初祖庵。目前所见初祖庵主体建筑建造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为嵩山地区乃至中原地区都少见的北宋殿堂遗存,如今,初祖庵大殿已900岁。

与喧嚣的少林寺相比,初祖庵显得格外宁静,这里是宋代人为纪念少林寺初祖“达摩”面壁而修建的一座庵院。

DCC2ADC1F1269073024A9336D2E5F6F60C50A410_size229_w1080_h606.jpg

92964E5A1DD43CB9DF62D959DFFA4CBC40951ACE_size191_w1080_h606.jpg

初祖庵内

这座古朴的小庵,虽不及常住院规模宏大,却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而成为禅宗信徒心中的圣地。对于寻求心灵宁静的访客来说,初祖庵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禅修空间。

穿过山门,初祖庵主殿便映入眼帘,单檐歇山式,面阔三间,平面近乎正方形,殿内主尊为初祖达摩像。殿堂东、北、西三面墙壁上保存着据考为明末时期的彩绘,共23幅完好,另有5幅已遭损毁,这些精美的壁画描绘了从达摩以下三十六位禅宗祖师形象,色彩虽经岁月洗礼但仍可辨识。

26F9FB10489EDE4EB5821A6D9427C424074CE740_size241_w1080_h1920.jpg

大殿建筑本身也是艺术珍品,群肩石、十二根檐柱、四根内柱以及神龛须弥座的束腰部分均饰有精美浮雕,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栩栩如生的人物、灵动的动物、婀娜的花卉及意境深远的山水图案。初祖庵殿内众多建筑细节与北宋《营造法式》记载的标准高度吻合,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中原地区北宋时期建筑特性的宝贵实例,是建筑史研究的活化石,也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技艺的重要见证。

味觉体验:素斋背后的禅味哲学

少林寺的饮食文化,是中国佛教素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林素食不仅是一种饮食方式,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体现了佛家“戒杀生”的慈悲理念。

少林素食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烹饪技法。少林僧人善于用豆制品、面筋、蔬菜等植物性食材,模仿荤食的口感和形态,创造出“素鸡”“素鸭”“素鱼”等形态逼真、味道鲜美的素食。这种“形似而神不似”的烹饪艺术,既满足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又符合佛教戒律,堪称中国烹饪史上的一大创举。

630303444307189E1960739FA434667289D9C4CE_size223_w1080_h1920.jpg

24E357CB640D602D0DB51BCE5746D9D1291C3EE1_size149_w1080_h1920.jpg

FBF60BBC9E484141BA98AE060AD518895FA42E43_size176_w910_h1620.jpg

鱼香肉丝、西芹腊肠、油焖时蔬、欢喜佛跳墙(皆为素食)

寺中的斋饭在少林寺周边,有几家值得一试的素食馆。位于少林寺山门东侧的“欢喜地素斋馆”,近水楼台,环境清幽,菜品精致,“黑椒素排”“金汤豆花”值得一试。当然,如果想避开景区喧嚣的游客,距离少林寺两公里的永泰寺素食馆是不错的选择。

80B7A1D281C48681F91C6363F614E0BF8AC23871_size571_w1080_h1920.jpg

永泰寺

永泰寺是佛教禅宗传入中国后修建的第一座皇家尼僧寺院,被佛教界尊为“禅宗尼僧祖庭”,如今永泰寺还在修缮阶段,故来此就餐的游人并不多;西芹腊肠、梁溪脆鳝、佛跳墙,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品尝少林素食,不仅是一种味觉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净化之旅,在享用素食的过程中,不妨放慢节奏,细细品味每一口食物的本真味道,体会佛家“食存五观”的饮食观。

02

嵩山脚下,

石头也会说话的地方

“天地之中”的历史密码:登封观星台与中国古代天文学

在登封城南约2公里处的告成镇,矗立着一座外形朴素却意义非凡的建筑——登封观星台,作为世界上现存最早(建于元代)的观测天象建筑,从空中俯瞰,“圆中画方”的平面造型凸显着古人的天象哲学,它同不远处的周公测景台一同验证了“天地之中”的信仰。

B9B9826EC3DF457FA32CBB24492A450BF8062D61_size374_w1080_h1920.jpg

394445CC2126BCB5A6BC71961EF9E3C2F6719DE2_size193_w1080_h1920.jpg

5E3CDA11F7F412DF28BF066D13C67A013502F701_size402_w1080_h1920.jpg

4B5EEAB057345E42AA898E49194D6469A8A092B5_size421_w809_h1440.jpg

周公观测台、观星台、日晷、五晷组合仪

观星台主体结构由方形高台和长形石圭组成,在古代,天文学家们会在台上设置圭表等测量工具,观测太阳影长的变化,从而确定二十四节气、测算历法。如今观星台早已无法登临,但游人们可以通过放置在周围的各类天象仪器复原件去感叹千年前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中岳庙:五岳祭祀中最完整的建筑群

从观星台向登封市区出发,中岳庙门前的庙会一定会让你驻足停留,各类商贩、各种杂技、各色吃食,琳琅满目,这种大型庙会甚至持续月余。庙会就设在中岳庙大门口,这座始建于汉代、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时期重修的古建筑群,是中国五岳祭祀建筑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为中州祠宇之冠,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与泰山岱庙、华山庙相比,中岳庙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完整的建筑体系和丰富的文物收藏,是古代山岳崇拜的实物见证之典范。

8026075D2DC122BBA7C8C804925CD69F32B14868_size140_w1080_h606.jpg

2C319BB909035EB892A563E9B14BBF700ACC4007_size557_w1080_h1920.jpg

F8427A141F45B6E3496D4F0A4719C5858D5B0230_size659_w1080_h1920.jpg

中岳庙、太室阙、启母阙蹴鞠图

如若匆匆浏览完中岳庙就急着进城,那你的损失会不小。沿着中岳庙中轴线一路向南,穿越山门前广场喧嚣的庙会,一个不大的土斜坡把人引进一条松柏小径,几百米尽头一座低矮砖石房隐秘在一片竹林中——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001号选手”太室阙,作为中岳庙的象征大门,它在这里已经伫立了近两千年,甚至连民国时期为其修建的保护房都已经成为了文物。

嵩阳书院:与武林比肩的学问传统

中岳庙向西行约3公里,便来到了嵩阳书院。这所创建于北宋年间的古老学府,与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并称为“宋代四大书院”,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

嵩阳书院依山而建,布局严谨,建筑精美。进入书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的牌坊,上书“嵩阳书院”四个大字(最早为苏轼题写)。穿过牌坊,是一条笔直的中轴线,依次排列着山门、讲堂、藏书楼等主要建筑。

467E37D5823F233225B6C8B8D821389DD8C918C2_size157_w1080_h606.jpg

CFAF982F2D044C1E377F3BF7D283D4269AB98A8A_size475_w1080_h1920.jpg

7C8F74A2CF3BCF081BE16ECFC85BE0959C52AFC3_size528_w910_h1618.jpg

嵩阳书院正门、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二将军柏

整个书院的建筑多为硬山滚脊灰筒瓦房,风格典雅庄重,处处体现着儒家“中正平和”的审美理念。

书院的选址极具风水考量。背靠嵩山,面向平原,左有流水,右有古松,符合“背山面水”的传统风水理念。这种布局不仅有利于学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也象征着“学问如山般厚重,如水般流长”的教育理想。作为全国性的高等学府,这里连御碑都不再是稀有物种,不论是文学造诣还是书法水准,书院里留存的碑刻都值得驻足停留片刻。

味觉体验:嵩山脚下的农家风味

在嵩山脚下的村落中,流传着许多独特的农家美食,这些食物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底蕴。

嵩山豆腐是当地最具特色的美食之一。与普通豆腐不同,嵩山豆腐选用嵩山山泉水和当地特产的黄豆制作,口感细腻,味道鲜美。制作过程也颇为讲究:先将黄豆浸泡、磨浆、过滤,然后用传统的石膏点浆,最后压制成型。这一幕甚至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东汉。

8733292163E66F8D01017B401562D1844424305F_size169_w1080_h1920.jpg

921BECD7CDB3F42ADB563E5FB752977AC7919DA7_size261_w1080_h1920.jpg

2EE2E852F4DAC8A37EB8A198A35D07F6B2660C3E_size158_w1080_h608.jpg

胡辣汤掺豆腐脑、登封拌面、打虎亭汉墓豆腐制作壁画

在嵩山脚下的新密县打虎亭汉墓的墓室壁画中,一幅“豆腐工艺制作图”,反映出东汉时期人们制作豆腐的完美过程,是目前考古发现的世界上关于豆腐的最早记载。如果你是从郑州自驾去登封,不妨顺道路过新密时拐个弯儿看一眼当年的豆腐制作工艺。

品尝嵩山豆腐,最好的方式是到当地农家乐,点一盘清蒸或红烧的嵩山豆腐,配上一碟嵩山野菜,简单而美味。

登封面条也是当地的传统美食。这种面条选用当地产的优质小麦粉,经过反复揉面、醒面、擀面、切条等工序制作而成。登封面条的特点是筋道爽滑,入口即化。

2FAB9AFCAEAD03FC64A3745BC61EB59E75BC993E_size187_w1080_h606.jpg

嵩山山间的田地

当地人喜欢将面条煮熟后,配上自制的臊子(通常是肉末、豆腐丁、木耳丝等炒制而成),再撒上一些葱花和香菜,既美味又营养。

嵩山周边的野菜也是不可错过的美食。春季的荠菜、马齿苋,夏季的蕨菜、薇菜,秋季的蘑菇、木耳,冬季的萝卜缨、白菜心,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野菜可供采集和烹饪。这些野菜不仅味道鲜美,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难得的绿色食品。

03

登高远望,

嵩山的石与火

太室山与少室山的地质奇观:亿年前的海底世界

嵩山由太室山和少室山两部分组成,其地质构造的历史可追溯到25亿年前的新太古代末期,是一座蕴含丰富地质遗迹的自然博物馆。漫步在嵩山的山间小路上,游人会发现这里的岩石有着奇特的纹理和形态,这些都是亿万年前地质活动的见证,被地质学家称为“地质历史的活教科书”,特别是在太室山区,可以清晰地看到古老的变质岩和沉积岩,这些岩石记录了地球早期演化的重要信息。

36B699BE100887026A3EA52FB5C0AEF1CF24381C_size328_w811_h1440.jpg

少室山地貌

在距离嵩阳书院西侧五百米的地方,嵩山地质博物馆更加系统地梳理了嵩山地区从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开展的变质岩和沉积岩地层序列,地学界称之为“五代同堂”。三叶虫、腕足类等古生物化石的陈列让亿万年前的历史生动起来。

登上太室山顶,观赏日出是一种难忘的体验。从嵩阳书院东侧登山口出发夜爬(夜间注意安全),在春夏之交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破云层,整个山脉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色。

31210127B6D3138F6976B6F95DCEE7A84BE91FC4_size298_w690_h1226.jpg

太室山登山道

站在峻极峰顶,俯瞰少室山与太室山脚下的登封,《诗经·大雅篇》中“嵩山惟岳,峻极于天”的形象如斯。

嵩山地质公园提供了多条徒步路线,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从嵩阳景区东门到太室山顶然后沿着卢崖瀑布下山的路线。这条路线全长约15公里,沿途可以欣赏到嵩山的地质奇观和自然风光。

嵩山的古树与野花:四季各异的植物奇观

登览嵩山,不仅能“检索”到地质景观,还能“偶遇”多样的植物资源。从春到冬,嵩山的植物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构成了一幅四季变换的自然画卷。

春季,嵩山的山桃和杜鹃花竞相绽放。每年3-4月,山桃花开满山,特别是前往少林寺的路上,白居易笔下的“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这里照进了现实,粉红的花朵点缀在嫩绿的山间,如同一幅水彩画。而杜鹃花则在4-5月盛开,红色、粉色、白色的花朵交相辉映,将整个山坡装点得绚丽多彩。

6A801555D0A92CF0FF393B2BCF8AFC01DA760676_size525_w910_h1620.jpg

春季的嵩岳寺塔

夏季,嵩山的古松最为引人注目。嵩山有许多百年以上的古松,其中最著名的是少林寺前的迎客松和中岳庙旁的千年古松。这些古松虬枝盘曲,姿态各异,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苍劲”之美。夏日的阳光透过松针洒落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给人一种清凉而宁静的感觉。

秋季,嵩山的红叶和野果是最大的亮点。每年10-11月,嵩山以黄栌为主的大片红叶林带变成红色、橙色、黄色等,将整个山脉装点得如同一幅油画。

E9A25C0C9ED45E1139EDFD8CC082F6553DB655EF_size381_w910_h1618.jpg

冬季的嵩山

而山间的野果,如山楂、柿子、板栗等,也在这个季节成熟,为秋日的嵩山增添了一抹甜蜜的气息。

冬季,嵩山的雪景最为壮观。“雪侵一水素霜冷,雾锁群峰暮色穷”,当白雪覆盖了整个山脉,青松挺立在雪地中,在阳光照射下,雪地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整个嵩山仿佛镀上了一层银装。

从少林寺出发,沿着嵩山蜿蜒的山路前行,登封的另一面正等待被发现......

必游景点与门票Tips

62453BE05F558195019F604BB44753CA85AE8277_size99_w1071_h753.jpg

图片来源:江北生、视觉中国


64 人阅读 · 5 天前 发表

举报

评论(0)

高级模式

暂无回答,赶快抢沙发吧

0
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